開啟輔助訪問 今天是

 找回密碼
 註冊(未滿十八禁止註冊)
查看: 1092|回復: 0

醫學報導4

[複製鏈接]

升級   0%

草莓布丁 發表於 2011-7-5 02:14:44 | 顯示全部樓層 |閱讀模式

馬上註冊,結交更多好友,享用更多功能,讓你輕鬆玩轉社區。

您需要 登錄 才可以下載或查看,沒有賬號?註冊(未滿十八禁止註冊)

×
黃褐斑是一種面部的色素沉著病,其特癥為黃褐斑片會分布於面部,亦稱肝斑,而在中醫上古稱黧黑斑。中醫科醫師蕭恆毅表示,一些婦女於懷孕中容易出現此斑,而於生產後卻減輕或消失。因其多出現於臉上,故當侵犯的面積較大時,便會造成容貌上之困擾,而影響病患心理及人際交往等活動。


蕭恆毅醫師指出,於傳統中醫上認為黃褐斑雖為皮膚病變的一種表現,但其是為諸多原因所引起內在臟腑之功能失調所致。此類病患可能因長期生活忙碌緊張或休息不足以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而出現中醫所謂之肝氣鬱結、肝經火旺的癥候。且亦會導致脾失健運、濕熱內生等症狀。


蕭恆毅醫師強調,而部份病人亦或為年齡漸長、機體功能衰弱、內分泌作用減低,而表現出中醫所謂之沖任失調、肝腎不足的癥候。亦有患者因長期為慢性疾病所困,而增加機體消耗,並引起中醫所謂之營衛失和、氣滯血凝的癥候。


中醫科醫師蕭恆毅說明,一般而言,中醫對於患有黃褐斑之病人會根據其病因,並以病症作區分來加以治療,詳述如下:


一、肝鬱內熱型:多見此類病患者,其時常伴有煩燥不安、胸悶不舒、面部發熱、口乾、舌紅苔薄、脈象弦細等症狀。治療宜以舒肝清熱為要,其可用「丹梔逍遙散」加減清熱瀉火之藥物。


二、肝腎不足型:患者的肌膚易枯燥不潤澤,並經常有頭昏耳鳴、腰膝酸軟、舌淡苔薄、脈象弦細等症狀。治療宜以補益肝腎為要,其可用「六味地黃丸」加減養肝補腎之藥物。


三、氣滯血瘀型:患者多伴有其它慢性疾病,或常見胸悶脅痛、舌有瘀斑、舌淡苔薄、脈象弦細細等症狀。治療宜以理氣活血化瘀為要,其可用方劑「桃紅四物湯」。


四、脾虛濕熱型:患者的皮膚除有黃褐斑之外,並常見胃口差、消化不良、便秘、小便黃、舌質紅、苔黃膩、脈滑數。治療宜以健脾利濕清熱為要,其可用「參苓白朮散」加減方治之。


蕭恆毅醫師提醒,雖然本病多是因為長期生活失調,或患有其它慢性疾病、機體衰退老化,除了以正辨證論治予長期服藥之外,亦應調整日常生活作息,而讓體內臟腑功能得以休養恢復。其它如面部按摩或以耳針配合治療亦可加強療效,不妨可一試。
以下內容18歲以下不宜觀看,請自行退離本主題,小女人俱樂部已盡告知讀者之義務,且並無意違反兒童及少年性交易防制條例29所稱「以廣告物、出版品、廣播、電視、電子訊號、電腦網路或其他媒體,散布、播送或刊登足以引誘、媒介、暗示或其他促使人為性交易之訊息者」,請讀者自重!!本文為網路創作,與現實之人事物無關,內容如與現實雷同,純屬巧合!!

本版積分規則

意見反饋|手機版|小女人俱樂部

GMT+8, 2025-8-25 03:23 AM , Processed in 0.065214 second(s), 21 queries , Gzip On.

Powered by Discuz! X3.5

© 2001-2025 Discuz! Team.

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